李云龙团有八个营时,为何部下却说他成师长了?
部下说李云龙成了师长,当时是出于玩笑说的,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师长。但是这句话为李云龙后来把千人独立团发展到近万人的强大力量埋下了伏笔,他的士兵也相信李云龙完全具备当师长的能力。
首先,李云龙“扩军欲望”强烈,他把招录士兵和获取军姿放到首要位置,所以剧情中也出现了李云龙经常打日军埋伏来获取资源和拿五挺机枪换孙连长的剧情。这也是后来的由千多人生活的团队发展到将近万人而且武器装备充足,兵力势不可挡的原因。
其次,刚开始李云龙带独立团的时候,士兵士气低,武器装备烂,李云龙为了让士兵们增长士气,带着他们打了几场仗,虽然让独立团名声大噪,但是也让军队损失数百民战士。对于这种情况李云龙将部队拆开,开放式散养,让他们去自由发展,不知不觉中总共的队伍壮大了起来。
再者,不得不提到李云龙的人格魅力,对组织战友忠心耿耿,对老百姓爱戴有加,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再加上当时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也有很多爱国人士,热血青年加入到抗战部队。李云龙用他无法抗拒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抗日战士加入到他的部队里。
以上三点原因说明了他的士兵为什么说李云龙是师长。他的部下觉得李云龙已经具备了当师长的资格,因为无论是个人领导能力,还是作战经验,李云龙都很优秀。
因为当时的战争情况人数本来就不充足,并且在作战中也都是师长下达的命令,李云龙的八个营的独立团虽然人数不够,但在战斗情况上看勉强算是师,所以部下就开玩笑说的。
因为李云龙的8个营在战斗情况上看来,勉强算得上一个师的战斗力,部下就开玩笑说他是师长。
按照国军美械师编制,除去直属部队一个师三个团,每个团三个营,就有九个营。而全国的国军师基本上不是满编的,也就几千人。而李云龙八个营每个营应该都是是满编的,而且有的还是加强营,再加上团直属部队,人数能赶得上国军师了。
因为部下跟他关系很好,所以喜欢跟他开玩笑。而且八个营的战斗力很强,所以他们开玩笑说是师长。
《亮剑》中,李云龙炫耀独立团有8个营时,为何丁伟非常不屑?~
李云龙炫耀独立团有8个营,为何丁伟表情淡定,还有些不屑
孔捷“二愣子”的外号毕竟不是白来的,而至于丁伟,他的志向却远不止八个营。孔捷打仗中规中矩,听从上级安排,绝不会干出格的事。因此,孔捷的新二团虽然有所扩充,但是规模绝对赶不上李云龙的独立团。所以,当李云龙说独立团有八个营时,以孔捷看来确实会感到吃惊。丁伟的眼界和格局就比孔捷高得多,他是站得高、看得远。
丁伟在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预测了下一场战争的到来。因此,丁伟早已知道八路军会发展壮大。当听到李云龙显摆他有8个营时,丁伟表现得很平静,大概是因为他的新一团兵力不在李云龙的独立团之下,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输李云龙。
格局不同,眼界不同,关注点也不同,这3个人性格特点很鲜明。李云龙打仗油滑,鬼点子多,只能占便宜吃不了亏,他的部队只要撒出去,就绝对不能空手回来,他的原话是“赔本的买卖咱不做”。
所以,李云龙在3人中是家底最厚的,打平安县城时,光一个团就有8个营,共计上万人。因为这个,李云龙经常被孔捷和丁伟取笑为地主老财,也是他们“打土豪”的对象。孔捷是有地主老财的心,没地主老财的命,他的性格比较敦厚、实诚。
但是丁伟不一样,丁伟的格局比他们俩都要高。如果说孔捷和李云龙都是算计着自己的生存耕种的土地,那丁伟更多的是从全局考虑。所以,丁伟的心思并不是放在怎么多弄一挺歪把子、怎么再扩编一个营上,听到李云龙的团扩编出了8个营,也没有很大的反应。
网友点评:
茅会简述乌江自刎 -
15340186492 …… 》 刘邦,项羽垓下大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后,项羽兵败如山,率领残军一直退到乌江边,刘邦军队汹涌而至,逃无可逃,唯有一叶轻舟可渡乌江,可项羽不肯过江,当初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兵出来争夺天下,真的没有脸面自己一个人回去.羞愧难当之下,生而无望,叹气说:非战不利,此乃天也.说罢自刎而亡.后人李清照写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之死,是受争议的,到底应不应该过江东,后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斯人已随大江东去,缥缈无踪,唯一剩的,就是死后之名而已.
茅会历史上李云龙是否真有其人?亮剑上演的有几多出入啊? -
15340186492 …… 》 《亮剑》的原型李云龙应该是钟伟和王近山的组合体好战分子:将军钟伟 据说,从连长到师团长,甚至到纵队司令,战场上没骂过人的不大多.在黑土地上打了3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