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的观后感

作者&投稿:祢孙 日期:2025-05-24

  《孔子》是一部的传记历史片,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影《孔子》的观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电影《孔子》的观后感一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先生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先生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先生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他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最终,孔子先生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孔子先生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先生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先生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一次,在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被指定陪葬的小男孩因为不想死而逃跑,途中被孔子先生的弟子救回孔子先生家中。孔子先生同情这个小男孩并且反对这种没有人性的陪葬制度,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上请求君主赦免这个小男孩。孔子先生的这一举动在朝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虽然最终孔子先生在争论中取胜,但他却因此与季桓子结怨。从这个情节中,我看到了孔子先生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善良。“仁”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孔子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仁者。

  后来,孔子先生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从这一情节中我感受到孔子先生不愧为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谋略的人。

  孔子先生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体现出了孔子先生过人的指挥才能。但这引发了佞臣谋反,直接导致了季桓子罢黜孔子先生。孔子先生从此便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子见南子”的情节也让我印象颇深。南子妖艳而又清纯,她能够读懂孔子先生作为圣人的痛苦与寂寞。但面对这样一个女人,孔子先生表现出了可贵的理智。美色与权贵摆于眼前,孔子先生仍然坚守了内心的仁义道德。这种精神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孔子先生师徒的周游之路也是异常艰辛。孔子先生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先生便带弟子离开,楚国派人去迎接孔子先生。陈国、蔡国的'大夫怕孔子先生到了楚国被重用,于是派人将孔子先生师徒围困在半道,孔子先生师徒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派兵迎孔子先生,孔子先生师徒才免于一死。但即使在这种连生命都难保的危难关头之时,孔子先生依然讲诵《诗》《礼》。孔子先生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问孔子先生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得时候吗?”孔子先生便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表现出了孔子先生对于理想的坚持和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众人接受,甚至处处被人误解、迫害,孔子先生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烧,鼓舞着他不断讲学。就算身处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艰难困苦。

  影片的最后孔子先生归鲁。众人喜极而泣的场景让人感动。

  电影《孔子》让我了解了孔子先生晚年的一段经历,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更让我了解了圣贤孔子先生的勇气和谋略,以及他对理想的坚持和他思想的伟大。

  有关电影《孔子》的观后感二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先生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先生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先生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先生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先生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先生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先生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先生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先生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先生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先生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先生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先生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先生。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
公山不狃),鲁国三桓之一的部下。但其早已不满三桓的残暴统制,便想诱使孔子和他一起谋反。可孔子不答应,他便恼羞成怒,借季孙斯的名义谋反。扬言要杀孔子,擒鲁君,驱三桓。但是公山狃军于武子台被孔子用油锅打败。在镇压大军强大的攻势下被杀。

~

网友点评:


朱韩电影《孔子》中孔子与南子的对话孔子与南子对话什么意思?为什么孔子说完对话后就决定离开卫国了? - 作业帮
17688372027 …… 》[答案] 两人的对话主要体现了南子是了解孔子的人,孔子自认为是正人君子,声称女子小人难养也.可是南子能了解到孔子的内心,就是那句话,"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不知道夫子在痛苦中的境界".然后南子拜孔子,你观察孔子的表情.纠结.纠结什么?...

朱韩电影《孔子》与事实的差距1.我想问,电影《孔子》中哪些是与事实不符的?(就是被艺术化之类的)比如颜回之死?某战役?.2.哪些经典又是事实? - 作业帮
17688372027 …… 》[答案] 首先,史实也无怪乎是《史记》,《吕氏春秋》这一类书的记载.这些书是为统治者记录历史的书籍,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和胡玫他们展开口水战,提出了他的史实言论. 鲍鹏山说:“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电影里竟然打成了'孔锂'.之所以叫...

朱韩电影 孔子 中南子的死 -
17688372027 …… 》 按照剧情,是被孔子说的大乱推导出她是被乱世给杀死的,他们国家是国君好色,无能,自然大乱.而她是暗中女王,实际上又处处为国着想,优秀的大脑总遭人妒恨,其实就像孔子被人妒恨一样,她的点子虽好,却得罪了个人的利益,太子是...

朱韩关于孔子的作文 -
17688372027 …… 》 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他就是万...

纪录片《孔子》观后感 || 《孔子》电影感悟 || 观电影《孔子》有感 || 电影《孔子》影评 || 《孔子》全文 || 电影《孔子》经典语录 ||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主题d

  • 孔子电影观后感作文650字
  • 《孔子》观后感
  • 电影孔子观后感
  • 电影孔子的优秀观后感
  • 《孔子》电影观后感
  • 《孔子》观后感
  • 电影孔子观后感
  • 求一篇最新电影《孔子》的观后感,500—600字
  • 电影 孔子 的观后感600字
  • 《孔子》观后感
  • 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或推荐,本站不构成实际建议及行动标准,反馈及联系
    © 大全网